|
如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——湖南益阳市赫山区有序推进乡村建设“长久美”时间:2024-06-17 来源:转发自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 一湾碧水穿村而过,新修的农房倒映在水中,与周边廊桥、凉亭相映成趣。家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高家桥村邓家塘组的刘国辉,每天就在这片醉人的风光中开启一天生活。“原先河边是村里的脏乱地,谁也不愿来。”刘国辉回忆,当时河边的空地没人管,村里垃圾就堆在那里。“前些年也清理过河道,但是效果都不长久。”刘国辉介绍,以前偶尔路过河边都要快步走过去。如今,赫山区的村庄都陆续像高家桥村一样,从脏乱的村庄成为岸绿水清的美丽乡村。这场华丽蝶变背后,离不开近年来赫山区开展的一项又一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。在这一过程中,赫山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落到实处,逐步探索一条以乡村建设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。 从先建设到先规划 闲置农房改为特色民宿,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成为网红打卡地,大型游客中心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……一张目光长远、落地可行的规划蓝图,让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以往各村村庄规划一般是分开编制,基础设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,“断头路”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变化发生在2021年,赫山区出台《益阳市泉交河镇五村连片示范区 村庄规划(2021-2035)》,打破菱角岔村、新松树桥村等5个地理、区位、资源产业相近村的村界壁垒、融村连片,进行统一规划。 “‘五村连片’的规划,让断头路都被打通,全镇交通环线、旅游环线、景观环线逐步形成。”陈国荣告诉记者,打通的不仅是村与村之间的“断头路”,“五村连片、多规合一”的规划思路更凸显出乡村振兴的“矩阵效应”。如今,新松树桥村等五个村庄连点成线、连线成片,通过产业融合、设施共享、资源激活、项目带动、治理联动五大规划策略,已成功打造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3个省级美丽乡村。 乡村建设,规划先行。2021年,赫山区率先启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 工作,探索了“村庄规划+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”实施模式,同时科学谋划村庄定位、主导产业、用地布局等;并推行“一村一企一师一员”制度,探索乡镇、村庄规划人员定向培养制度,编管结合确保规划实用性。今年,赫山区将全面完成全区142个村庄规划编制和质量提升工作。 从美丽庭院到和美乡村 初夏的衡龙桥镇樟树咀村,在满眼翠绿的掩映下,是整洁有序、生机盎然的古朴村庄。樟树咀村的变化,是赫山区以“美丽屋场”(屋场即自然村)为抓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。2022年开始,赫山区出台《美丽屋场创建工作方案》,坚持用好“群众的脑、干部的嘴、专家的手”,科学编制屋场建设规划,以不触碰耕地保护红线为原则,确保不违法建设。形成《美丽建设一张图》,规范屋场建设模式、区域和方向。同时,赫山区创新探索“1+6”美丽屋场建设模式(“1”即一个屋场一个主题,做到因地制宜、各具特色;“6”即屋场公共区域建设的6个元素:一块干净水域、一个活动广场、一个休闲凉亭、一条健身步道、一个公共厕所、一面文化宣传墙)。显然,美丽屋场的美,美在“面子”,更美在“里子”。岳家桥镇各村通过美丽屋场宣讲会,宣讲村规民约、家风民风、科学知识,参与群众已达2000余人次;新市渡镇建新村传承家规、家训,深化精神文明建设,推动“自治德治法治”全面融合;龙光桥街道道子坪村则通过扩大公共广场面积,让小广场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“共享空间”。“面子美、里子淳”的面貌在一处处美丽屋场上竞相展现。 从“一时美”变为“时时美” 和美乡村建得好,如何管得好?赫山区同样发挥各方面力量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。近年来,赫山区依托“网格化+扁平化”治理基础,构建“片—组—邻”组织体系,由村(社区)干部、村(居)民小组长、村(居)民代表任片、组、邻“三长”,让所有村民都成为乡村治理的监督员。“三长制”实现问题“发现、反映、解决、反馈、回访”闭环管理外,以邻长+联户村民形成的“小队”也成为了乡村保洁的补充力量。据了解,赫山区采用“村集体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庭院经济,除了已开始销售的黄桃,辣椒、红薯等作物都将逐步开展。在为村民增收的同时,赫山区将屋场范围内的庭院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40%归农户所有,60%作为屋场后续管护资金的保障。
|